“2016年,我們的同志不是在應訴,就是在應訴的路上!币幌捯l了大家的共鳴。在過去的一年,各部委的行政訴訟數量大幅增長。以工信部為例,行政應訴案件在2013年是l件,2014年10件,2015年65件,2016年247件?梢钥吹,2016年是2013年的247倍。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毋庸置疑,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立案登記制的改革。
2015年,司法改革進入深水區,最高人民法院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,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。這一改革有力地保障了公民的訴訟權利,有效地解決了“有權利必有救濟”的問題,解決了多年以來困擾大家的立案難問題,同時也引發了行政訴訟案件的“井噴”。不得不說,這種“井噴”體現了現實生活中人民對于維護正當權利的渴望,同時這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,更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經之路。北京拆遷律師 拆遷律師
由于行政訴訟的特殊性,立案登記制改革后,出現了大量的非理性訴訟,特別是濫用訴權的情形時有發生。以工信部為例,有一位當事人,和妻子注冊了互聯網域名公司,利用域名進行倒賣,提出10萬個信息公開申請,認為答得不好馬上申請復議,復議結果不滿意就提起行政訴訟。還有如工商部門遇到的職業打假人,利用制度空檔,反復糾纏施加壓力,一人多案,一事多案出現。
針對行政訴訟中的非理性訴訟特別是濫訴行為,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對于非理性訴訟,需要通過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合作。通過規范執法行為減少非理性訴訟;另一方面,最高人民法院也將會出臺相關司法解釋,規范當事人的訴訟行為。目前,濫訴的行為集中發生在信息公開、不履行法定職責、信訪相關案件、檢舉舉報的案件這四個領域。針對這四個領域的濫訴行為,我們有必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,不斷加大普法的力度,通過多個渠道讓老百姓清楚相關法律規定,減少民眾對于法律錯誤的認知,引導老百姓正確行使訴訟權利,特別是司法機關通過典型性案例的公示幫助公眾理解法律規定,避免不必要的訴訟;同時行政機關也需要進一步規范自己的執法行為,減少老百姓不必要的誤解,進而減少部分非理性的維權訴訟;還有法院將加強與人大和行政機關的合作,進一步規范法律的適用,規范濫訴行為,為群眾依法維權敞開方便之門;法院也將落實相關規定,促進行政案件繁簡分流,減少濫訴行為對于社會生活的影響;對于個別的惡意訴訟,可以考慮依據法律規定,采取措施規范濫訴行為。
我們需要清醒地意識到:濫訴行為的發生非止一日,也不是近期就能夠得到徹底解決的行為,它是我們法治建設過程中不得不面臨的陣痛,也將隨著人們法治意識的逐步建立、行政機關執法行為的日益規范、法律規定的日益嚴謹而逐步消亡,法治社會建成之日,就是濫訴行為消亡之時,這有賴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。
北京拆遷律師 拆遷律師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