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鼓樓區城管寧海路執法中隊在拆違過程中,發現了一處“最具有歷史文化價值”的違建,雖然只有17.5平方米,但在其北側外墻可以明顯看到一些磚頭上有燒制的“陽文”,經過仔細辨認發現,雕刻的內容是明朝官員的職位和姓名。日前,明城墻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配合城管執法人員,小心翼翼地將該處違建拆除。
記者注意到,這是一處磚混結構的違建,木板材質的坡頂。其東側緊挨著另外一處違建,南側搭建在住宅樓的墻體上,西側山墻外面被混凝土覆蓋,北側墻體磚頭裸露,在磚頭上可以明顯看到那些燒制在磚頭上的文字。北京拆遷律師 拆遷律師
據房主介紹,這個屋子是1983年蓋的,當時自己為了解決家庭居住困難,經過向當時直屬上級機關申請取得口頭同意,并且經過全體鄰居同意才建設的。當時大家都很窮困,自己為了省錢,特地找到了一個工程隊,采用當時很流行的“承包制”,包給工程隊干的。據了解,當時南京城中心的新街口正在大規模拆遷,拆遷工地上很多舊磚頭、舊家具,如何處理都成問題。結果工程隊從拆遷工地運來廢舊磚塊就幫他把房子蓋起來了。
房主告訴記者,一開始自己也沒有注意這些磚頭,后來逐漸發現的,確實都是明朝城墻磚。仔細辨認這些磚塊,可以看到上面燒制著“甲窯造”“當涂縣提調、太平府提調”等字樣。執法人員不敢大意,當即將該情況向文物部門匯報,經協調,南京市明城墻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了現場,并確認是城墻磚。
日前,該處違建拆除工作如期開始。工人們爬上屋頂,將由廢舊木板釘制的屋頂,一層層掀掉。當工人開始拆除墻體時,明城墻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制止了工人們,由他們親自拆除。頂著烈日,兩名工作人員一錘錘地把墻體外圍混凝土敲掉,然后把磚一塊塊地敲活動,然后掰下來,堆在一起。
拆除到后期,工作人員用撬棍非常細心地挖地基。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根據以往經驗,不管是什么年代的房子,只要里面有城墻磚,都有一個特點,就是越到地基越有可能有整磚。很快他刨出了一塊整磚,上面的字跡非常清晰:“南昌府提調官通判正武司吏萬宗,新建縣提調官主簿”等,官員的職務和姓名都清清楚楚。兩名工作人員一共忙了兩天,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將城墻磚收集完畢。據統計,包括碎磚一共挖出了450多塊。
通訊員 許龍 交匯點·南京晨報記者 仲永
北京拆遷律師 拆遷律師
|